参加了今年萧山花木节的朋友们会发现,园林工程企业对接苗企的常规环节没有了,拥抱庭院和家庭园艺,更像是苗企要自寻生机的话题,那个曾经是花木产品最大的输出端口,如今怎变得销声匿迹?
这几年,园林工程企业实在是太难了!
1、核心业务大量缩减
在杭州,我们熟悉的几个大型园林工程企业,房产绿化项目缩减超过70%以上,这个板块的业务有的已经停止;市政绿化项目也大幅减少,加之疫情影响,苗木采购又遇到难题,很多在接项目处于半动工状态。上到省外的,情况就更不乐观了。
2、新领域还在探索
乡村振兴、文旅项目,国家政策驱动下的市场很有吸引力,有很多园林工程企业已经转变角色,承接花海、田园综合体项目,跨入了文旅产业,但因运营经验零基础,很多企业已经深陷泥潭。虽然当前乡村振兴叫的很火,但大家都出奇的冷静,因为还不知道怎么玩。
3、被PPP项目打残了
现在回想起来,PPP项目一定让这些施工企业闻之色变,许多企业被虐得焦头烂额,钱没赚到,几十年打下来的威名还都被带走了。除了变卖股权、转让出去改变了行业性质的企业,剩下来的没有几年功夫难以恢复元气,在乡村振兴的新兴市场面前,想玩也玩不起。
4、吃饭的家伙也没了
工匠精神,园林工程企业最有资格去体现,不论是生态环境的营造还是文化技艺的传承,在这个行业里都是息息相关的,这是园林工程企业活下去的资本。但从2017年开始,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被取消了,工程企业往日的光彩便江河日下,新的竞争机制至今仍然让大家懵圈。
旧的已去,新的未来,被耗残了,技能也被大众化,处在这样的境地怎能不尴尬?难怪有很多人在谈及未来之时都感叹:园林企业将不在园林,被收购、兼并、转让、破产,或许这就是宿命。
但我认为不应该来的这么快,因为城市建设已经实现了当前的高度,但是在乡镇才刚刚开始,有更广阔的的空间才刚刚开始,园林工程企业在环境建设中具备无可替代的优势,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当前的难关该如何度过?最直接的办法是资本注入,但是风险很高,我想没有哪个创始人会乐于被外来资本支配,他们更希望通过现有的资源来逐步恢复,同时对于新兴市场可以有时间来观察和摸索,确定自己下一步的动作。在这个空档期里,抓紧时间找自己拿手的项目来回血最重要。
这样的市场在哪里?市政绿化减少,主要变成了养护和修复,但养护的份额基本都被占满了,难以拓展新空间;修复类成为当前的竞争主场,具体有三种:
1、拆改还绿,旧棚户区拆迁改造成公共绿地、花园,这是最大的存在空间;
2、见缝插绿,房产绿化大量缩减,但社区与社区之间普遍存在盲区,改善这里的环境成为美丽城市建设的进一步行动;
3、立体绿化和增亮工程可以带来更多的可能。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市场:空间重构,更生动的叫“口袋公园”建设,抓住当下的契机,园林工程企业或许还有一丝回转的余地。
以上海为例,未来五年,280万平方米不成套职工住宅和小梁薄板房屋将拆除重建;5000万平方米各类旧住房的更高水平更新改造。上海人抓住每处可以改造提升的城市空地,引入了“口袋公园”的概念,将其变为绿色生态的人文花园,打造优质的宜居环境,为邻近周边的居民们改善公共空间,郊野公园-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口袋公园等多层级公园绿地逐步增加。
如武汉,2020年起,除新、改、续建30座城市公园外,全市还将建成100座口袋公园,累计新建城市绿地700公顷。广州规划未来将新建设400多个“口袋公园”,目前老城区已多处“开花”。菏泽在市区规划建设100处以小绿地、小公园、小广场和小停车场为主题的‘口袋公园’……。
在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口袋公园”建设的浪潮不应该被园林工程企业们视而不见。相比大型市政项目,“口袋公园”单体量虽小、造价相对较低,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工期较短,周转速度快,施工企业可以凭借熟练的业务流程迅速展开业务,对于走出阴霾重振士气很有帮助。
更重要的,“口袋公园”体式灵活新颖,类型丰富多样,更接地气,互动性更高,更适合让人们去体验,是盛开在群众身边的花园,是深受民众欢迎的“惠民”项目,也是各地政府积极倡导城市美化的民生工程,这些优点更适合工程企业给未来对接乡村振兴项目提供更贴切的参考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