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园林文化历史悠久,造园风格因各地差异也各有特色,是东方园林的代表,是华夏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所折射出的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以及巧夺天工的艺术技巧,让我们领悟到各个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兴衰以及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宇宙观的演变,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艺术发展的精粹,是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中国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夏代,《左传·昭公四年》载:“夏有均台之享”。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于是人间的台也与水结合形成“泽中之方丘”的模式,尤以周文王的灵台、灵沼为代表。商周之“囿”。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围,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还挖池筑台,供帝王贵族们狩猎和游乐。“囿”是园林的雏形,除部分人工建造外,大片的还是朴素的天然景色。
秦汉时期,园林处于由囿向苑转变发展的阶段,它除了继承囿的传统特点,还设有大量的园林建筑,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宫,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如汉武帝的“上林苑”, 大量运用叠山理水的园林工程手法,有名的是“太液池”、“建章宫”,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之先河。唐宋时期,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中国园林在苑囿的营建中注重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如在殿宇建筑外,已注意到叠石造山,凿池引泉。布局关系也趋于融洽,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发挥了休憩、游赏、甚至宴乐之功能。
其中,中国园林形成时期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大家所熟知的宋徽宗营建的“艮岳”,也就是《水浒传》里“花石纲”的来历。这个御花园,山水美秀、林木畅茂,叠石树峰,又有宫殿亭阁,高低错落,叠山凿池,别出胜景。明清时期是我国诗情画意的山水园进入大规模、高档次、高质量、全面发展的阶段,是中国园林创作的高峰期。明末还出现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在创作思想上,沿袭了唐宋时期的创作源泉,从审美到园林意境的创造,都是以“小中见大”“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为创造手法。
自然、写意、诗情画意占据创作的主导地位,园林中的建筑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为造景的主要手段。园林从游赏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渐发展。大型园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还集仿各地名胜于一园,形成园中有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