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先生拍摄的照片看,该公园夏季和冬季的景象对比鲜明。去年夏季,公园里到处郁郁葱葱,蜿蜒的小路旁草木茂密,各色鲜花盛开。而到了冬季,大面积的地被植物被清理,绿地大多被理成了“板儿寸”,小路边两三米宽的地带,为了防止扬尘,被苫盖上了绿网。
资料显示,2018年建设的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公园建设突出城市森林理念,营造“近自然”生态景观。地被植物主推乡土野生品种,种植苔草、绣球、玉簪等地被植物和宿根花卉36种、22万株盆,铺设冷季型草坪600平方米。
4月16日,记者来到新中街城市森林公园,草木萌芽返青,一片生机勃勃。公园中央高大的乔木、布满年轮的树桩、干枯的枝干营造了一种森林的独特氛围。小路边曾经被剃秃的区域已经补种了植物。从翻新土地和植物均匀的间隔可以看出,这些花草是新近种植的。记者又对比了市民提供照片上的几处景观特写,发现植物品种已经发生了变化。
对此,公园管理方解释称,冬季清除草木的主要目的是防治病虫害,植被过于密集容易滋生病虫害,影响来年返青。
记者在海淀区的荷清园等社区花园也发现了同样情况,山坡林木下的绿地上反复种植地被植物。绿化工人告诉记者,冬季需要把干枯的地被植物的枝叶全部清理,来年春天有些植物品种会更换,有些因为长势不好,就会补种一些。更新的品种和比例,每年都不同。
园林绿化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净化空气、吸附尘土、防止水土流失,近年来园林中大量应用地被植物。一般公园绿地的地被植物应选择那些适应性强、易于繁殖、观赏效果好的植物。观赏性花草需要精细化管理养护,才能确保其保持最佳状态。为了达到最佳景观效果,草本植物品种的确需要频繁更新。而且树木和草本植物生长条件天然不同,“水大了树木受不了,水小了不耐旱的地被植物长不好,当然就出不了观赏效果。其实频繁更换地被植物是解决这种矛盾的权宜之计。”
记者手记
绿化养护别冷热不均
“漫山遍野的蓝紫色,浪漫极了!”近来一些郊野公园的二月兰花海成为网红打卡的景观。这种不起眼的小花,因为适应性强,绿化效果好,令人惊艳。
这些年北京建设了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不少公园都种植了类似二月兰这样的植物,养护措施相对简单,虽然冬天呈现枯萎的状态,春天来了自然而然就恢复生机了。
不同的公园,有不同的定位和需求,投入和管理自然也不同。园林部门可以根据公园的特点、自然条件和空间限制,选择更适合北京气候的乡土植物,降低管理成本。有些公园绿化无需大范围的人工干预、精雕细琢,因地制宜、构建自然生态的模式也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一边是居民反映空空的树坑,光秃秃的河堤、枯萎的绿化带,一边是年年更新、精细养护、追求赏心悦目的园林效果。反差之大,令人感慨。
其实在市民眼里,相比公园里的花草,行道树的绿化功能和对环境的作用更为实际,市民的需求也更迫切。园林绿化个案问题的背后,折射出道路或土地权属、管理机制等问题,还反映出财政支持力度的悬殊。
不论是开发商甩锅,还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些问题可以搁置,但植树绿化问题,市民有些等不及了:“开春了,又是植树的好季节,赶快把树栽上吧。”
来源:党报帮您办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