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各个园林,这些或来自湖底,或来自高山的石头们,密密层层,遮天蔽日,枯漏崚峋,屹立在那里数百年岿然不动。何以得文人如此宠爱?瘦漏皱透,置身其中,宛如进入另一个平行宇宙。那些石头怪怪奇奇,或像人,或像物,非常逼真,然而又在恍惚仿佛之间,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引人联想。慧能法师“既非风动,也非幡动,而是心动”的理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石”是整个园林艺术的精髓!
“石”是整个园林艺术的精髓!
“石”是整个园林艺术的精髓!
古人花费巨大人力物力采石入园, 除了“与天为徒”的动机外,还赋予了这些没有生命的石头具有人的灵魂与情感,与松竹梅一般,石头是他们寄托情志的对象。石虽不言,幽人却自谙其深意。国外灵石收藏大家伊恩·威尔逊曾说:“对于文人来说,赏石这种物质形式是极美之物,含有精神力量的精华,固化了‘气’这神奇而重要的物体。这些石头的作用,是提醒文人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卑微地位。”
“石”是整个园林艺术的精髓!
“石”是整个园林艺术的精髓!
乾隆皇帝十分欣赏苏州园林的假山,在北国曾一再模仿,但少了江南的钟灵毓秀和文化底蕴,那一堆石头终究像是“无本之木”,乏然无味。
宗白华说:石头有两次生命,一次是物质生命,万年沉积诞生于地球之表,苍古而悠久;一次是艺术生命,被人拾取欣赏于心神之间,清奇而当下。
前者属造物之功,后者乃人文之趣。庆幸的是,江南的文人们懂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