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两百年?国内苗木品种化如何迎头赶上
原创: 蔓蕉蘅芜
编辑,设计:李占一
求关注,求分享
英国植物学家亨利·威尔逊说过,“假若中国原产的花卉全都撤离而去的话,我们的花园必将因之黯然失色”。中国有“世界花园之母”的美誉,复杂的地势地貌造就了丰富的植物群落,植物多样性丰富程度堪称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我国与欧美等国在园艺品种的创造方面却有着两百年以上的差距。中国原产的观赏植物有7900多种,但多数种类尚未开发,苗圃地里大面积种植的仍是未经改良和选育的原生种。
权威数据显示,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占世界的65%,苗木种植面积占比高达77%,而园艺品种的数量占比却只有0.2%。
优质苗木品种的匮乏正在制约着国内园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丰富的园艺品种营造出多彩的城市园林
为什么国内苗木的品种化发展进展缓慢呢?是我们不够聪明,还是我们不够勤奋呢?显然都不是。
2018年,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达到4800多件,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10月底,农业植物新品种权总申请量达3.9万件,总授权量达1.5万件。
林业植物新品种的申请量虽然由2011年的139件上升到2020年的1047件,授权新品种也于今年创历史新高,达到552件,但相比农业新品种及国外同领域,依然差距巨大。
近些年的林业授权品种数量
以椴树属为例,在国外,美洲椴、小叶椴、大叶椴、银椴等4种椴树有60余个园艺品种,而国内有32种椴树,却一个园艺品种也没有。国内湖北紫荆的园艺品种数现已突破两位数,但与国外加拿大紫荆近百个园艺品种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笔者认为,国内苗木品种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创造力问题,授权品种生存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对授权品种的尊重程度较西方发达国家还远远不够。一些人不仅不尊重苗木新品种权,甚至还诋毁、侵犯,导致品种权人的利益无法保障,选育新品种的动力也就严重不足。